
3、切入金融业务之交易所+行情资讯。
区块链的资产属性意味着“持币总是要买卖的”,所以切交易所似乎说得通,但怎么切、能否成功值得讨论。
对于传统法币来说,在钱包里是要用的;然而对于数字货币而言,在钱包里的钱往往是不经常“用”的,经常用的币往往都在交易所里。所以如果钱包要切交易所,实际上就是要染指一本不属于自身的市场。
钱包和交易所的技术壁垒并不相同,前者重安全,后者关键在于撮合与清算的高并发。如果钱包要做自己做交易所,模式未免太重,加上流动性在短期内也上不去。
假设钱包不需要自己做后端撮合和清算系统,只做前端运营,上面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。最近涌起的一股“开放交易所”风潮就在往这个方向发展,包括Okex、币安和DDex都宣布了类似计划,对外开放自身的后端系统。Odaily星球日报最近接触到的MasterDax,更是直接只提供后端交易所系统,形成API让前端APP快速接入;客户只需要在前端负责获客、运营和KYC,不需要管后端技术。两者就有点像深交所与券商营业部的关系。如果发展起来,相当于“人人都能当交易所”,就像今天的“人人卖货”一样。
现在最大的几家交易所还是中心化+前后端全包,上述模式能否跑通不好说,可既然模式很轻,但试无妨。
目前有内置交易所意向的钱包有imtoken和库神。今年6月,imToken的2.0国际版中支持去中心化交易平台Tokenlon,还上线了闪兑功能。至于Okex和币安的“开放交易计划”,据业内人士表示,还在申请者登记阶段,还未正式落地,且是否保留用户数据仍不得而知。
imtoken内置的去中心化交易所、行情和闪兑功能
4、广告,想成为区块链世界的流量入口,甚至是App Store。
除了金融业务,钱包另一精准导流场景,是空投和领糖果。平常在微信群里各项目的“撒币”获客活动,体验不好,既要手动填写公钥地址,还要输入个人信息。如果在钱包里操作,一键授权钱包资料,整个过程的体验更好。
区块链发展尚未成熟,最早的币圈应用都是交易所、钱包和社群,币圈用户都沉淀里面,新的DApp获客借助有先发优势的钱包,确实为精准。
上述还是一个单纯导流式场景,现在有的钱包跟项目的合作并不止于“空投”和“送糖果”这一步,而是对接更多支付场景、直接跳到H5内运行,或者像支付宝和微信一样内置服务甚至运行小程序,那钱包会不会有点像一个DApp Store甚至是DApp的运行平台?
比如imtoken集成了智能合约交互、YeeCall在建设DApp Store、准备与游戏和电商对接支付网关;布洛克城上线游戏“万利马”和竞猜平台“预言家”;欧链的EOS Pocket就是一个EOS钱包+智能合约运行平台,希望满足C端用户便捷与低门槛使用智能合约的需求,平台本身可以推荐DApp,用户也可以手动输入地址。
imtoken的智能合约运行平台
既然DApp从空投开始就在钱包上运行,该钱包很自然也支持项目方的Token管理。未来区块链应用足够广发、钱包支持的币种够多,这看起来就很像我们曾经专访神鱼时他说到的一个未来:
假设未来区块链很成熟,人一出生就需要有一个加密货币钱包。如果区块链起来,每个用户都需要有管理的入口,可能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浏览器,钱包管理你的私钥的钱包,你的电子宠物、所有的病例都在里面。钱包就像你的数字资产和一切跟你相关的数字信息之和。
说到这里,神鱼还说了一句:“这个,钱包可能是一个入口。”
区块链世界的入口是怎么样?
如果未来基于区块链建设了一个价值互联网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字资产,确实可能有一个地方需要让你同意管理你所有的数字资产,哪怕只是一种满足收纳癖的爽快感。从现在现在钱包的形态来看,确实很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资产聚合平台,可是会不会是未来区块链世界的流量入口,这就要另说了。
1、钱包是不是一个好的流量入口?
在币圈用户仅沉淀在少数应用里时,用钱包导流确实精准,但从互联网的逻辑看,钱包可能面临“工具产品难变现”的困境。
从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来看,最佳的流量入口三个特征是:高频(且用户停留时间长)、刚需(用户量大的基础)、决策起点。
在“希望一眼看清自己的资产”这个需求上,它似乎是刚需,但是现在普通用户接触区块链大多先接触交易所,可能钱就直接放交易所了。
即便用户将币放在钱包里,打开并不高频,毕竟放在钱包的钱都是不打算动的,而且用完即走。如果以高频来衡量,行情、资讯和社区应用,都比钱包更高频。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,钱包也做了各种尝试,包括加入通讯、社交、社群、行情资讯和内容,还有各种小游戏等。具体效果尚待观察,但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支付宝尝试做社交……
(某些公开数据供参考:币安截至6月用户约900多万人、火币宣布注册用户2000万、区块链社交平台YeeCall表示注册用户数接近4000万、imtoken月活400万。)
2、区块链世界是不是只有一个入口?
如果未来用户接触DApp的流程,都如上设想的从钱包开始获取资产、接触DApp,再到运行都在钱包上的话,无疑钱包很“入口”。可是参考现在的互联网,这可能是用户发现DApp的一种方式,但并不是全部。
即便是在未来,用户发现DApp和获取区块链,也很可能是在各种场景里而非在钱包里。跟互联网流量类似,现在的币圈流量分布在社群、内容、行情等不同的地方,这些都是流量入口;即便数字资产无处不在的世界到来,这个世界也并不脱离于移动互联网而存在,也就是说原来的互联网大流量平台甚至是大公司,都有可能分食掉现在区块链企业的流量。
说到底,现在数字货币交易很灰色,区块链世界很遥远,我们难以预测未来。
也许区块链从业者要担心的,或许不在于未来区块链世界的入口在哪里,而在于这个世界有多大。
毕竟如果这个世界没到来,入口也就不存在了。
文|Odaily星球日报
'>
3、切入金融业务之交易所+行情资讯。
区块链的资产属性意味着“持币总是要买卖的”,所以切交易所似乎说得通,但怎么切、能否成功值得讨论。
对于传统法币来说,在钱包里是要用的;然而对于数字货币而言,在钱包里的钱往往是不经常“用”的,经常用的币往往都在交易所里。所以如果钱包要切交易所,实际上就是要染指一本不属于自身的市场。
钱包和交易所的技术壁垒并不相同,前者重安全,后者关键在于撮合与清算的高并发。如果钱包要做自己做交易所,模式未免太重,加上流动性在短期内也上不去。
假设钱包不需要自己做后端撮合和清算系统,只做前端运营,上面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。最近涌起的一股“开放交易所”风潮就在往这个方向发展,包括Okex、币安和DDex都宣布了类似计划,对外开放自身的后端系统。Odaily星球日报最近接触到的MasterDax,更是直接只提供后端交易所系统,形成API让前端APP快速接入;客户只需要在前端负责获客、运营和KYC,不需要管后端技术。两者就有点像深交所与券商营业部的关系。如果发展起来,相当于“人人都能当交易所”,就像今天的“人人卖货”一样。
现在最大的几家交易所还是中心化+前后端全包,上述模式能否跑通不好说,可既然模式很轻,但试无妨。
目前有内置交易所意向的钱包有imtoken和库神。今年6月,imToken的2.0国际版中支持去中心化交易平台Tokenlon,还上线了闪兑功能。至于Okex和币安的“开放交易计划”,据业内人士表示,还在申请者登记阶段,还未正式落地,且是否保留用户数据仍不得而知。
imtoken内置的去中心化交易所、行情和闪兑功能
4、广告,想成为区块链世界的流量入口,甚至是App Store。
除了金融业务,钱包另一精准导流场景,是空投和领糖果。平常在微信群里各项目的“撒币”获客活动,体验不好,既要手动填写公钥地址,还要输入个人信息。如果在钱包里操作,一键授权钱包资料,整个过程的体验更好。
区块链发展尚未成熟,最早的币圈应用都是交易所、钱包和社群,币圈用户都沉淀里面,新的DApp获客借助有先发优势的钱包,确实为精准。
上述还是一个单纯导流式场景,现在有的钱包跟项目的合作并不止于“空投”和“送糖果”这一步,而是对接更多支付场景、直接跳到H5内运行,或者像支付宝和微信一样内置服务甚至运行小程序,那钱包会不会有点像一个DApp Store甚至是DApp的运行平台?
比如imtoken集成了智能合约交互、YeeCall在建设DApp Store、准备与游戏和电商对接支付网关;布洛克城上线游戏“万利马”和竞猜平台“预言家”;欧链的EOS Pocket就是一个EOS钱包+智能合约运行平台,希望满足C端用户便捷与低门槛使用智能合约的需求,平台本身可以推荐DApp,用户也可以手动输入地址。
imtoken的智能合约运行平台
既然DApp从空投开始就在钱包上运行,该钱包很自然也支持项目方的Token管理。未来区块链应用足够广发、钱包支持的币种够多,这看起来就很像我们曾经专访神鱼时他说到的一个未来:
假设未来区块链很成熟,人一出生就需要有一个加密货币钱包。如果区块链起来,每个用户都需要有管理的入口,可能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浏览器,钱包管理你的私钥的钱包,你的电子宠物、所有的病例都在里面。钱包就像你的数字资产和一切跟你相关的数字信息之和。
说到这里,神鱼还说了一句:“这个,钱包可能是一个入口。”
区块链世界的入口是怎么样?
如果未来基于区块链建设了一个价值互联网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字资产,确实可能有一个地方需要让你同意管理你所有的数字资产,哪怕只是一种满足收纳癖的爽快感。从现在现在钱包的形态来看,确实很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资产聚合平台,可是会不会是未来区块链世界的流量入口,这就要另说了。
1、钱包是不是一个好的流量入口?
在币圈用户仅沉淀在少数应用里时,用钱包导流确实精准,但从互联网的逻辑看,钱包可能面临“工具产品难变现”的困境。
从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来看,最佳的流量入口三个特征是:高频(且用户停留时间长)、刚需(用户量大的基础)、决策起点。
在“希望一眼看清自己的资产”这个需求上,它似乎是刚需,但是现在普通用户接触区块链大多先接触交易所,可能钱就直接放交易所了。
即便用户将币放在钱包里,打开并不高频,毕竟放在钱包的钱都是不打算动的,而且用完即走。如果以高频来衡量,行情、资讯和社区应用,都比钱包更高频。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,钱包也做了各种尝试,包括加入通讯、社交、社群、行情资讯和内容,还有各种小游戏等。具体效果尚待观察,但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支付宝尝试做社交……
(某些公开数据供参考:币安截至6月用户约900多万人、火币宣布注册用户2000万、区块链社交平台YeeCall表示注册用户数接近4000万、imtoken月活400万。)
2、区块链世界是不是只有一个入口?
如果未来用户接触DApp的流程,都如上设想的从钱包开始获取资产、接触DApp,再到运行都在钱包上的话,无疑钱包很“入口”。可是参考现在的互联网,这可能是用户发现DApp的一种方式,但并不是全部。
即便是在未来,用户发现DApp和获取区块链,也很可能是在各种场景里而非在钱包里。跟互联网流量类似,现在的币圈流量分布在社群、内容、行情等不同的地方,这些都是流量入口;即便数字资产无处不在的世界到来,这个世界也并不脱离于移动互联网而存在,也就是说原来的互联网大流量平台甚至是大公司,都有可能分食掉现在区块链企业的流量。
说到底,现在数字货币交易很灰色,区块链世界很遥远,我们难以预测未来。
也许区块链从业者要担心的,或许不在于未来区块链世界的入口在哪里,而在于这个世界有多大。
毕竟如果这个世界没到来,入口也就不存在了。
文|Odaily星球日报
...